士气大涨成这样也没人再选择离开,重新回到黑门附近便是对他言语的最好回应。技术士官见人心可用便赶紧分配任务,其实主要就是如何依托黑门特性做防守。
方才作战中的诱饵机甲上被拆掉了武器装备,在显得无害之时也能加快开溜速度。以那种整备情况也无法参与接下来的战斗,所以就被打发去寻找离开没多久的土著们。
米图卡所说的话语虽然有打趣的意味,但多少也说明那些人存在这里的时间要更长。他们未必能从黑门上寻得什么惊天秘密,但至少应该从观察中总结了许多经验。
如果能通过交流获得相关知识便能省下很多时间,其效果不亚于缩短黑门研究成果的提交期限。提前得到研究成果便可能缩短战争进程,这样也算立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功劳。
乐观的他们只想到生还、立功和升级的美好未来,就是能够亲眼见证战争的结束似乎也不是梦。在那之前还有着重重难关要过,尤其在重新展开探测仪器后就见到了当面一关。
数十倍的热能信号在快速靠近,大量敌人在最适合巡航的高度上并无遮掩的意思。而那些气势汹汹的敌人们其实也不是嚣张,实在是需要同舰队的逃逸速度做赛跑。
只有消灭了地面隐患才能让“上头”安心,那么自己就有可能不会变成弃子了。将军们或许看在己方立功的份上还会派出舰船做接应,又或是可以干脆夺了那里的武器以扭转战局。
当然最后的想法也就是想想,真要打起来就只能优先照顾自己的安全,应该是顾不上对敌人的器械有留手的。除非是那里的守军有意投降才行,只是过往的交手记录并不支持这样的可能性。
因为本来想象的该是处戒备森严之所,无论技术还是防守力量都该是顶尖水平。在己方靠近前就该先来一波拦截,等靠近后又会冲出一堆武装到牙齿的死士疯狂攻击。如此才能同一举击落八艘主力舰的地面基地相配,否则都不足以显示此地有多么重要。
可在靠近的过程中都是一路顺风顺水,回流的海水与空气便仿佛是他们的坐骑。刻意做的不规律变向移动只是在浪费能源,不仅始终都未受到任何程度的敌对干扰,就连可疑的身影都没能看到一个。
如此反而使得诸军疑心大增,前线军官忍不住就在接近到目视距离前便呼叫了远程火力。那种曾经寄予厚望的东西依旧未能建功,再次被对方的护盾拦下反而打击了己方士气。
这就令准备突击的军队有了些迟疑,每个人的脸上都彷佛笼罩了一层厚厚的阴霾。就好比那强大攻击的作用就只是标示范围,只是为了向所有人展示无形护盾的工作半径。
但其实那种东西并不用标记,主炮射击时就已经蒸发并熔化出了一圈岩层。而那条碗状的洼坑已经被回流的海水所填满,只是稍稍比海平面多出一个机甲的高度。
于是想要抵达黑门是不可能徒步走过去了,无论如何都要以飞行姿态才能踩上黑色的阶梯。最好的选择就是从入口的侧面靠近,这个进入点可以避免从正面射来的阻击。
强袭的战斗群再是心急也得耐心地先向两处集结,而在正面只敢在地平线附近设置一些侦察力量。视界的山后便是最好的掩护位置,侦查机甲通过释放高速飞行器来获取实时图像。
这样的战斗信息先是被上传到主持攻击的联队长官那里,然后再通过他的高功率设备直接上传到舰队的指挥系统。既然想让那些胆小鬼们留下就得提供一些实在的理由,只有使得将军们安心才能继续这场战役。
那些家伙们就算在努力逃窜也会分心关注这边,并且同时会提供给一大票专业的分析师们。
他们能从拈花女孩的风景照片判断出物种的来源,进而知道那是在那颗星球上拍摄的,女孩的种族、岁数与健康程度如何,以及通过其身着织物判断出工农业的某部分线索。
舰队的离去就说明失去了最大火力支援,但那些智囊们还能通过观察分析提供另外的力量。或许有人能提供减小伤亡的办法,也应该能从中得到获得胜利的建议。
消息传上去了就是为了获得回报,而传回来的信息却并不是那么美妙。因为没人能认出那座黑门的外形与来历,从海量数据库中也只能找出勉强相近的构图。
有的信息指向某个宗教的仪式祭坛,有的信息指向堵住排水口的塞子,而有的干脆就指向欣赏者寥寥的所谓艺术品,并不能给即将发起的战斗提供任何帮助。
大门毕竟是要连接不同空间的,孤零零的矗立在开阔海边有什么用呢?难不成那里曾经有一个高大建筑?或者真就如分析所说是个地下掩体入口?但这样的掩体构造也实在太陡峭了吧?
联队长官木着脸孔就任由专家们喋喋不休,转过身便要求一线部队发起进攻。因为他能提供的帮助其实也很有限,还不如发挥一线战斗人员的主动性。
以往最赖为支撑的远程火力已经失去了作用,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智囊团也只能在一旁干瞪眼,降至星球的武装都是散落四处,就是想要向这里聚集也得花费一段时间。
也就是说短期内只有自己这一支能发起突击,可以说承担了前所未有的极大压力。但就算存在较大失败可能也得咬着牙坚持,就算是全军覆没也只能权当火力侦察了。
攻打有护盾的所在从来都不是容易事,因为配得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