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芽山地属太行山脉,位于山西省沂州宁化县西北。其地,山峦叠嶂,峰高壑险,森林广袤,众多溪流穿行其中。其主峰‘芦芽’,覆压千山,势拔万尺,携云夹雾,直入天空。因其状如芦芽破土,是故取名“芦芽山”
华严寺距芦芽主峰西北十里,四面环山。其东、西、北侧山势雄伟,唯有其南山相对平坦,虽林木茂密,却有道路直通山外,是连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。华严寺整座寺庙坐北朝南,占地二百余亩,呈长方形,外有高墙护寺,内有林木石桥,黄墙红瓦,禅香环绕。寺庙由南入院,过山门,进禅院,在两侧放生池旁,东西分立钟、鼓双楼。由此往北而上,地势逐渐升高,居中主体建筑依次为天王殿,罗汉堂,法堂、大雄宝殿,玉佛殿,藏经阁,方丈室。再往前行,在方丈室的后身可见一座五尺高的石台,其上耸立有十多米高的极乐塔。寺内还设有会堂及茶堂,位于钟楼的后方。而慈善堂及练功房,依次先后排列在鼓楼身后。再有祖师殿及伽蓝殿,相对侧列在法堂和大雄宝殿之间。又有文殊与普贤两殿,左右对望于藏经阁之前。寺院的僧舍、客房均罗列在寺院两侧的墙内。另外,库房、杂院、饭堂、菜园由东往西排在了宝塔之后,紧邻寺院的北墙。寺院之外,在东西山脚均垦有大片的农地,若是到了春夏季节,院内僧众需每日在此出坡劳作。在紧邻东西外墙的地方,沿两边高墙各有三块操场,寺内的僧人经常来此经行或者习武锻炼。
华严寺僧众约六百有余,方丈为智清大师,其下两处寺庙,除华严寺外,另有新建半载的普华寺,在距此四百里外真定府的行唐县境内。
当时,北宋皇帝宋徽宗尊崇道教,削弱其它教会发展。因其暗地禁佛,使得北宋境内多数佛教寺院香火不济,其僧人或返俗或流离失所,许多寺庙出现荒废。然而,这却使得本不兴旺的偏远地区的寺庙因此而得以发展,各地信徒的财资也涌向了较为偏远的地区。像华严寺这般临近北宋、西夏、辽国三国交界处的寺院更是得以迅猛扩展,虽因地处偏僻少有人来,但却免不了吃斋念佛的大户捐金注银,更有许多僧侣千里迢迢投奔到这里,如华严寺住持宝觉师傅以及普华寺住持宝通师傅均来自少林寺。正因上述所讲,此时的华严寺正处在聚人聚物的鼎盛时期。
是夜,原贞和尚返回华严寺。进入山门,其他僧人见原贞和尚胸前绑着个东西,便凑过来询问。原贞本不想言语,但碍于别人脸面就只得实话说是婴儿。别人继续问,就说急着回房安置孩子,不再做更多的解释。期间,听得背后有人笑问,是不是原贞和尚在外私生的孩子,原贞和尚也装作没听见,径直往自己的房间走去。
原贞和尚的房间在玉佛堂的东侧,普贤殿的下面。原本除原贞和尚外,还住一藏主(帮忙整理书籍和打扫卫生的小和尚),后因调去普华寺帮事,因此,现在房中只剩原贞一人。
原贞和尚刚入门喘了一口气,后面便跟进来两个笑嘻嘻的小和尚。十一、二岁的叫雪海,另一七、八岁的叫雪禅,均是衣钵寮的人。两个小和尚是原贞房间的常客,只因原贞和尚常喜欢摇头晃脑地出声念书,两个孩子便觉得有意思,闲来没事就常过来听原贞读书。原贞和尚高兴的时候,还和他俩讲讲书中的典故和哲理,两个孩子虽然大多听不懂,却觉得原贞和尚语言虽是严肃,但动作却很滑稽,倒也觉得十分有趣。两人有时也静下来听听,当听到、看到有趣的地方,也可以出去讲一讲给别人听。当然,大多是原贞本人身上发生的可笑的事情,而其他和尚似乎也十分喜欢听两个小和尚讲原贞和尚的笑话。
“雪海、雪禅!正好你俩人帮我看下孩子,我去见一下住持就回来。”说着原贞将怀里的孩子放到床上。
原贞和尚走出门来,绕过藏经阁,远远就看见住持房间的窗户亮着光,遂敲门走了进去。
“哎呦!~这不是许先生吗,来!许老师,快请进,哈哈!”宝觉住持看见原贞进来,便向他大声打着招呼。
住持宝觉,来自佛教圣地少林寺,年四十三岁,皮肤黝黑,四方大脸,中等身高,长得虎背熊腰,身材十分的魁梧,声音、举止亦是大度有力。
原贞看到房间里还坐着三个人,一个是寺院里的维那(掌管惩戒及佛教仪式)原淳和尚(与原贞年龄相仿,辈分相同),一个是典座(掌管寺院衣食住行)悫凡和尚(是寺庙中年龄算是比较长,资格最老的僧人),还有一个是三人中最年轻的济明和尚,这人只有三十出头,是寺里的都监(协助监院督查院内各堂工作)。
“来!济明给许先生让个座,来,坐这儿!”宝觉指着济明正坐着的凳子对原贞说道。。
原贞和尚看济明犹豫着并没有离开座位的意思,便停在门口说:“住持,就一个事儿,就是我捡了个孩子,现带回寺内来了。我想问这孩子该怎么处理?”
“哦,刚才我已经听门头说了,”宝觉盯着规规矩矩、佝偻着身子站在地上的原贞说,“看你说的那么轻松,老许啊,这一件事儿可不是小事。”宝觉语重心长地说。随后,宝觉有些忧容满面地望着原贞和尚待一会儿,然后开口问:“孩子是在哪儿捡的?”
“榆木桥村!”原贞双臂下垂贴在身体两侧,低头不安地小声答道。
“这就对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