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正伦当然知道,严可求自称笨人,只不过是他自己的自谦之词罢了。事实上,严可求此人机敏过人、富有心计,殊不简单,任何人如果把他当成“笨人”,肯定会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此人出身官宦家族,父亲严实,原是江淮水陆转运判官,严家在扬州落户,也算是落地生根,一方豪门。只是后来,黄巢旧部、有“杀人魔王”之称的秦宗权,掠夺江淮,严家首当其冲、被抢杀洗劫一空,以至于门户衰弱。严可求家人,在一夜之间,被秦宗权部将孙儒屠杀殆尽,唯独严可求一人,用了金蝉脱壳之计,逃了出来。
之后,严可求便开始为江淮军卖力。曾多次通过徐温之口,向杨行密献策。
当年,杨行密与秦宗权在扬州大战,严可求便出力甚焉。是役,秦宗权败走,其大将孙儒被杨行密当众斩杀,杨行密才得以入主扬州,遂得一方安宁。
早在六年前,李正伦还在杨行密府上时,就曾听戴友规多次向杨行密推荐严可求,说此人可比已故的袁袭。为此,杨行密还曾亲自去拜访过严可求。但严可求以“替家人守陵”为由,并未出仕,期间倒也时不时的给杨行密出一些点子,杨行密由是更加信赖此人。
只不过,后来严可求守陵期满,不但没有直奔杨行密帐下,却反而成了徐温的客卿。
而从严可求、骆知祥这类人才的“良禽择木而栖”来看,其实也正好从侧面看出,徐温这一株大树,虽然外观不好看,但内里坚实非常。
想到这里,李正伦倒也是颇为期待,问道:“关于吴王交待下来的事情,严叔可想到好点子了?”
严可求捏了捏胡须,笑道:“这是自然。关键处,就在于你与李建勋的比试。当你们打斗至激烈之处时,肯定做不到收放自如。届时,只要在众目睽睽之下,不慎伤了吴王的眼睛,这事便告大成。”
顿了一顿,又不无得意的道:“这一招,就叫‘示敌以弱、引蛇出洞’之计。原本要办到这一点,需要你与李建勋合谋演戏才行,但我见你刚才所展露出来的实力,相信仅你一人,便有能力办到。此事只要再知会吴王配合即可,其他人,知道得越少越好。”
李正伦微微点头。心中却是奇怪,杨行密如此大费周章,想要对付的人,会是谁呢?
三人在房中又商量了一些细节,之后,徐温便邀严可求一起去吴王府,而李正伦则留在府中。
李正伦看着徐温与严可求离开的背影,却觉得两人此行,大不简单。
以往,严可求献计之后,都是由徐温单独去见杨行密,这一次他却偏偏带上严可求,也不知道是表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,还是有其他原因。
随即想起杨行密心腹戴友规病危的消息,心中突然就明白了过来。
徐温这是要向杨行密推荐严可求了!如果严可求取代了戴友规的地位,徐温等若在杨行密身边,安插了一颗极为重要的棋子。此人不动声色,却是谋划深远啊,他的棋局,比起那些坐镇在外、手握重兵的大将,如李神福、王茂章,以及三十六英雄的刘威、陶雅、李遇等人,尚要赢面更多。
晚饭时分,徐温派了人传话回来,说是与严可求,留在吴王府用膳,着李氏等人先吃。李正伦心中有数,就知道杨行密多半已经接纳了严可求的“引蛇出洞”之计。
在用餐时,没有了徐温这个一家之主的约束,徐温的大儿子徐知训,以及三儿子徐知询,就开始活跃了起来。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言谈之中,无不充满着对李正伦的不屑与讥讽。
只听老三徐知询道:“听说二哥要与李建勋在吴王面前比武,你是不是该抓紧时间去闭关修炼呀?还死皮赖脸的坐在这里吃饭,不怕丢了咱们老徐家的脸面吗?”
徐知训则道:“闭关顶个屁用!我听说,十多天前,老二就因为闭关,忽然出了岔子,险些就自己把自己给弄死了。要我看,还是不要再搞无谓的闭关了,免得还没开打,就先残废,那可就没好戏看喽!”
徐知训这话,倒也不是随口胡说。因为在十余天前,李正伦重伤回到鱼龙山庄,杨千寻为了专心医治他,将所有的事情交待给骆知祥。当时骆知祥还是一个“外人”,杨千寻肯定不会告诉他,说李正伦这段时间,其实不是在闭关,而是去了昪州。于是当骆知祥问起的时候,杨千寻大概就顺口说了一句:“二郎君闭关出了岔子,命在旦夕。”
之后,骆知祥回来禀告给徐温知晓。徐知训便有可能是在那个时候,将徐温与骆知祥的谈话,偷听了过去。
徐知训又一脸轻蔑的道:“要不是看在你也是姓徐的份上,我早把这件事情传出去了。你还是趁早滚回鱼龙山庄去吧,免得在吴王宴上出了丑,谁也帮不了你!还要累得我们兄弟,被大公子他们笑话!”
李氏听到徐知训、徐知询这两兄弟的对话,倒是无暇去训斥他们,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正伦的安危,一脸关心的道:“可真的是因为闭关,伤着了身子?如果二郎感觉压力大,就不要去比了。让娘亲去与吴王交待!”
李正伦大为感动,伸手将李氏的双手握了握,道:“母亲请放宽心,孩儿这一次,必定能出人头地。”
徐知训轻哼道:“‘出人头地’你就别指望